十大杠杆炒股 1991年,4男4女走进一栋建筑里,计划在里面生活2年,结果怎么样了?_实验_生物圈_海洋

十大杠杆炒股 1991年,4男4女走进一栋建筑里,计划在里面生活2年,结果怎么样了?_实验_生物圈_海洋

1991年,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,一座巨大的玻璃建筑拔地而起。建筑内部模拟了热带雨林、海洋、沙漠等生态系统,这就是“生物圈2号”。后来,有4男4女,共8名志愿者走进这栋建筑里十大杠杆炒股,并计划在里面生活2年。那么,这个实验的结果到底如何呢?

其实,生物圈2号不是普通的实验室,而是科学家按照1:300万比例复制的“微型地球”。该建筑于1984年开始动工,花了7年时间才建成,砸进去了1.5亿美元,相当于当时3艘航天飞机的造价。

首批“居民”当中包括了4男4女,有植物学家、工程师、医生,甚至还有一位海洋学家。他们要自己种地、养动物、维修设备,还要记录每天的生态数据。出发前,负责人约翰・艾伦信心满满的说:这是人类移民火星的彩排,我们要证明离开地球也能活。

实验初期,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利。志愿者们不仅种植了各种作物,还养殖了一些动物。然而,各种问题很快开始接踵而至。

展开剩余62%

1992年1月,志愿者们开始感到呼吸困难。根据检测显示,舱内氧气浓度从21%降到了16%,相当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。这时候,一些人开始出现了头痛、失眠的情况,于是不得不从外部补充氧气。

农业区则更糟糕,牵牛花长得比人还高,把小麦和水稻缠死,粮食产量只有预期的一半。于是,志愿者们不得不限量供应,每天热量摄入从2500大卡降到1800大卡,有的人2个月就瘦了15公斤。

而且,海洋区也变成了“死海”。珊瑚礁全部白化死亡,海水变得浑浊,引入的鱼类死了90%,原来设计的“海洋-雨林”水循环系统失效。此外,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,志愿者们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张。最初的时候大家分工明确,可是随着食物短缺和身体不适,矛盾也越来越多。

其中,植物学家和工程师分成两派,植物学家认为应该减少设备运行,而工程师则坚持必须维持温度稳定。争吵从实验室蔓延到食堂,后来甚至分成了两拨人各自吃饭。

1993年9月,该实验被迫提前结束。当大门打开时,8名志愿者都面色苍白,体重平均下降12%。这个项目也被媒体嘲笑为“昂贵的科学闹剧”。

不过,科学家认为生物圈2号实验,并不是毫无收获。虽然实验失败了,却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数据和经验。生物圈2号的设计者之一约翰·艾伦表示:我们并不是要复制地球,而是要理解它。

生物圈2号实验结束后,这座建筑被多次转手,甚至一度被用作于旅游景点。如今,它由亚利桑那大学管理,继续用于生态学和气候研究。

说到底十大杠杆炒股,生物圈2号就像一次“人类版的蚂蚁农场”实验。我们以为能掌控一切,结果却被自然上了一课。

发布于:上海市